蘋果粉絲不容錯過的好文 ! 2017年11月1日 畢老林

2017年11月1日

蘋果粉絲不容錯過的好文 !

10月31日,周二。亞馬遜、Google母企Alphabet業績靚爆鏡,股價一飛沖天。Facebook、蘋果本周接力,若同樣能帶來驚喜,科網四大天王並駕齊驅,對美股尤其納指的推動力非同小可。
老畢愛以期權下注,業績公布期股價上落特別大,槓桿操作緊張刺激不在話下。即使公司盈利、銷售皆勝預期,只要管理層對來季展望偏淡,市場反應也可以異常劇烈。換句話說,猜中業績唔夠,仲要估埋前瞻指引和投資者反應,過少一關分分鐘贏變輸。
賭業績猶如擲毫,人算不如天算。以上周為例,內地搜尋引擎一哥百度季績不遜正牌Google,但Alphabet股價表現不讓亞馬遜專美,百度派成績表後卻瀉足7%,當真同人唔同命。另一顯例乃通用電氣(GE),業績肉酸到嘔,但管理層展望啱聽,股價馬上來個拗腰反彈,由大插6%變倒升2%!
對蘋果的兩點疑問
本周業績焦點,唔使講都知係蘋果。股王跟老畢向來無緣,但知己知彼百戰百勝,況且只要持有具科網成分的基金,重倉股一定少不了蘋果,是以在下一直有留意股王的財務表現。
有兩個問題我想不明白:一、蘋果年年賺大錢,惟發債好像發出癮。利用低息環境借錢應付派息及股份回購可以理解,但蘋果淨負債5倍於美國本土營運利潤,債務對股本比率持續上升,勢頭跟一家現金山積的超級巨企有點「不相稱」。
二、老畢翻查過蘋果最近兩年的資產回報率(return on assets, ROA),發現2015年次季為20.29%,此後逐季下降,今年次季只有14.24%。這不能不惹人質疑庫克【圖】領導的管理層資金運用差強人意,無法為股東創造最大效益。反觀「利潤微薄」的亞馬遜,資產回報率雖難望蘋果項背,惟勢頭持續改善,與蘋果背道而馳,足證全球首富貝索斯資金用得其所,並非坊間形容的「燒銀紙」咁簡單。
關於上述兩個疑問,老畢在看了最新《經濟學人》一篇題為〈蘋果資本〉(Apple Capital LLC)的文章後,頗有茅塞頓開之感。對密切跟進股王的分析員來說,該文針對蘋果財資業務發出的警告也許並不新鮮,惟對注意力離不開iPhone的散戶而言,此文卻不容錯過。那不僅適用於股王的粉絲和投資者,一眾食粥食飯睇蘋果的概念股(包括本港上市的多家公司),其持有人亦不能不讀。
蘋果並未把財資業務獨立成一個實體分支,但據《經人》估算,相關活動涉及資產多達2620億美元,自「教主」喬布斯於2011年去世以來,增幅達221%,雙倍於蘋果同期銷售增長。按資產、負債、衍生工具合約價值及投資利潤綜合計算,此一分支(《經濟學人》姑且稱之為「蘋果資本」)的規模拍得住半家高盛。
喬布斯辭世那年,「蘋果資本」所持資產絕大部分為「無風險」現金或政府債券;時至今日,企業債券等風險較高證券類別佔比高達68%。這就足以解釋蘋果投資組合產生的利息收入為何高於微軟、Alphabet、思科和甲骨文這四家同樣坐擁天文數字現金的科技巨頭。
財資業務增長過速連累甚至拖垮企業早有前科, 最著名的例子是通用電氣旗下GE Capital及最終要勞煩政府注資打救的通用汽車(GM)。然而,「蘋果資本」既不接受外來存款亦不從事放貸活動,資產規模所以愈來愈大,全因公司累積盈利不斷增長,有必要為資金尋求出路。從這點着眼,蘋果不能跟GE、GM以至高盛相提並論,只要管理層不是為求回報罔顧風險,持有多一些政府債券及現金以外資產無可厚非。
手鬆成咁仲要舉債?
單憑上述數字,不能解答老畢文首提及的兩大疑問。蘋果既然錢多到「水浸」,而根據《經人》的說法,來自「蘋果資本」的利潤(投資收入加衍生工具收益再減去利息支出),今年以來為集團稅前盈利貢獻7%,「手鬆」成咁,按理應付派息回購綽綽有餘,蘋果何以仍要頻頻舉債?
關於這點,《經人》文章提供了一個令我非常滿意的答案,而這個解釋與蘋果為求避稅作出的安排有莫大關係。簡而言之,蘋果為了規避把海外盈利滙返本國必須支付的35%稅款,一直將資金存放於外地附屬公司。基於「蘋果資本」94%資產源於集團的海外利潤,管理層不會為了應付一般需要而動用這筆資金,否則便得繳納重稅。
那等於說,蘋果要履行派息回購等承諾,必須依賴美國本土業務產生的利潤,一旦不足應付就要靠借。《經人》估計,連同再融資,蘋果每年得發債300億美元,跟華爾街五大行平均水平相若。
特朗普政府如能促成國會通過稅務改革,向蘋果一類巨企把盈利滙返美國提供稅務寬免,這個源自避稅需要的困局或許可以迎刃而解。此路倘若不通,管理層便得設法縮減「蘋果資本」的規模,否則任其膨脹下去,市場震盪、利率上升固然會波及集團盈利,債市資金一旦抽緊,蘋果繼續靠借應付派息回購,難度和成本必然相應增加。
唔怕一萬只怕萬一
Apple是會生金蛋的鵝,跟GE或GM當年面對的境況截然不同,很難想像蘋果公司會因「蘋果資本」blow up而須納稅人或央行打救,但金融市場話變就變,管理層和投資者都得多想一步及早籌謀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