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以貧窮像輪迴? 2017年6月17日 占飛

2017年6月17日

何以貧窮像輪迴?

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,2016年達0.539,是回歸以來最高,也是45年來新高。政府隨即回應,指不應單看堅尼系數。本港扶貧及社會福利的經常性開支,過去5年已增加了71%。那又如何?派多了錢和福利,就算是解決了問題了嗎?
根據去年扶貧委員會的報告,2015年「貧窮線」人口達134.5萬,貧窮率為19.7%。政策增加福利和改變計算方式後,貧窮人口仍達97萬,貧窮率下降至14.2%,算是接近發達國家(如美國)的水平。美國統計局的數字是:貧窮率14.8%,其中白人10%,亞裔12%,拉丁裔23.6%,黑人26.2%。要拉丁裔和黑人相信他們沒有受到歧視,恐怕不易。
貧窮家庭萬事哀。貧窮還會一代一代地傳下去。家貧,孩子讀書難有好成績(個別例外不算),找不到薪高糧準的工作,下一代無法擺脫貧窮,形成惡性循環。這已是常識。福利、津貼和援助,有當然比沒有好,但只靠派錢無法幫助貧窮家庭脫離惡性循環。何況,在如今新自由主義經濟下,只有富者愈富,中產家庭愈來愈多「下流」,甚至跌落貧窮線。香港於上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整個社會騰飛的光景,俱往矣,不復見矣!
難「追回失地」
近年,美國神經科學家的研究發現:貧窮不單令人身心困頓,更會改變幼童的大腦,令窮家的孩子未入學已「出閘脫腳」,往後無論有多少交通、書簿、電腦上網費津貼,也不易「追回失地」。何以故?無他,貧窮不單指財政捉襟見肘,還包括:吃得不好,住得不好……美國科學委員會將貧窮的定義擴大至包括「家庭暴力、嘈、亂、不符合標準的家居(占飛按:劏房?)、擠迫、家衰口不停的爭拗、單親」,最極端的甚至有家人酗酒、濫藥和吸毒。
有些研究還加上:教育水平低的無知父母、很早退學的兄弟姐妹、衞生差、環境污染、傢俬破損、缺乏足夠醫藥、家居所在的社區治安欠佳,令人日夜提心吊膽、營養不良、父母經常失業、沒有穩定收入、家人長期抑鬱暴躁、動輒破口大罵,甚至動手毆打……試想想,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,如何能「上進」?不淪落為賊為妓為道友,已算潔身自愛矣!
南加州大學的研究團隊測試73名低收入家庭、居住在治安不靖的社區、經常目睹或耳聞暴力事件的孩子,並做腦部MRI(磁力共振),如是者5年。結果發現,這些孩子的腦神經反應較慢,問他們問題,他們通常即時僵住、呆若木雞。他們的判斷力、吸收和消化資訊能力都較弱,且對環境和他人較冷漠──事不關己、己不勞心。
腦灰質較少
另一研究發現,窮家的孩子腦袋灰質較少。海馬體的灰質少,吸收和消化資訊的能力便較弱,讀書不入腦。額葉的灰質少,便判斷力差、解決問題能力弱、情緒易失控乃至EQ低。顳葉灰質少,自我意識弱、語言能力低……
威斯康辛大學的團隊研究77名幼童,發現貧窮線家庭的孩子,連5個月大嬰孩的灰質,都比中產和富孩子少3%至4%。貧窮線下家庭的孩子,灰質更少達8%至10%。他們做標準的學能測試,通常成績都落後至少4%至7%。
2015年,哥倫比亞大學一個研究1099名3至20歲孩童發現,父母年收入低於2.5萬美元的孩子,比起家庭年收入15萬美元的孩子,腦表面積小6%,影響他們學習語言、閱讀等能力。家境愈窮,能力愈低。到10歲時,成績好的孩子腦表面積大過成績差的孩子。高、中收入家庭的孩子腦表面積大過窮家的孩子。比起窮家的孩子,他們「贏在起跑線」,但高收入和中產家庭的孩子腦表面積卻分別不大,沒有誰可以「贏在起跑線」!
讀上述的數字時,務請記住:這只是平均數字,不是每個窮家的孩子的腦袋都比富或中產家庭的孩子差。有些窮家的孩子腦袋不弱於富或中產家庭的孩子。亦有窮家的孩子,或天賦異稟,或憑個人意志和努力,可以擺脫環境的不良因素,甚至勝過富家或中產家庭的孩子。
不過,這些只是少數或極少數。不然,一旦有窮家的孩子在文憑試成為十優狀元,就不會是新聞啦!
撰文 : 占飛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