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招令業績「變靚啲」 2017年1月23日 高天佑
2017年1月23日
一招令業績「變靚啲」
農曆新年將至,上市公司在假期後將陸續公布2016年業績,由於去年人民幣兌美元大幅貶值6.8%,難免對絕大部分企業的損益表產生重大影響。然而按照陳列貨幣的不同,在賬面上可謂「有人歡喜有人愁」,例如用人民幣入賬的企業在無形中受惠,相反用港元或美元呈列的企業,就會令利潤硬生生「唔見一截」。有趣的是,不少公司最近相繼宣布「更改呈列貨幣」,猶如對賬目使用「美圖秀秀」大法,令業績產生「變靚啲」虛幻效果。
中資公司佔港交所(00388)上市公司總數已接近七成,即使其餘本地或國際企業,大多數亦在內地有生意。換言之,幾乎所有公司的2016年業績都難免受到人民幣去年大幅貶值影響。不過從賬面上看,有些公司可以受惠,有些則會受累,主要視乎其採用的呈列貨幣(presentation currency)幣種,大致上可以分為四類企業。
人仔入賬對四類企業影響
第一類是「純內地」企業,這些公司位於內地,主要收入也來自內地市場,採用人民幣入賬,幾乎不涉及出口外銷,同時亦沒太多外幣負債,例子包括萬科(02202)、李寧(02331)等。人民幣貶值對這類企業賬面業績的影響屬於中性,既不會令它們盤數更靚,亦不會變醜。
第二類為「高外幣負債」企業,一方面主要收入來自內地市場,並用人民幣入賬,卻「借落」不少美元或港元負債。隨着去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6.8%,這些企業的2016年業績將錄得不菲的滙兌虧損,難免令盤數變得醜樣,例子包括恒大(03333)、越秀地產(00123)等。
第三類企業屬於「多境外資產」,賬面上將受惠於人民幣貶值。它們雖然總部設於內地、用人民幣入賬,但不少資產和收入來自境外,尤其是美元地區。當這些公司的美元收入轉換為人民幣入賬時,便會產生額外膨脹效果。例如2015年有100美元收入,入賬時轉換為650元人民幣;假設2016年同樣有100美元收入,不增不減,入賬時卻轉換為695元人民幣,變相增收接近7%。例子包括復星國際(00656)、福耀玻璃(03606)等,例如復星CEO梁信軍去年在投資者會議中講過,人民幣在當時基礎上每貶值10%,該公司的淨利潤便可望增加12%。
第四類企業可說最為「不幸」,它們雖然相當一部分,甚至大部分收入來自內地,卻採用港元或美元為呈列貨幣。人民幣貶值對這類企業賬目的影響跟第三類企業恰好相反,受害最嚴重。例如2015年有1000元人民幣收入,入賬時轉換為1.2萬港元;假設2016年同樣有1000元人民幣收入,入賬時僅能轉換為1.12萬港元,硬生生減少接近7%,令盤數看起來變得相對肉酸,例子包括理文造紙(02314)、維達國際(03331)等。
改列賬貨幣如幻覺
更改呈列貨幣是茲事體大的動作,不但需要對所有收入、成本、資產和債務等事項重新評核,更會削弱歷年賬目的可比較程度。試想像一家公司的呈列貨幣若變來變去,今年用港元,明年用人民幣,之後再轉為美元和歐羅,成何體統?是以翻查資料,在2012至2015年間,沒有一家港股公司採取這種動作。那為何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卻有7家公司走上這條路,而且無一例外由港元或美元轉為人民幣?最重要因素之一無疑是期內人民幣滙價持續向下,企業希望藉此令盤數顯得相對靚一點。
不過投資者需要緊記,不論如何更改陳列貨幣,均不會改變相關企業的本質,純屬賬面處理手法。當然,相關企業既然很大部分收入來自內地,那麼改為採用人民幣入賬,亦屬合情合理、無可厚非;在過程中得以令2016年業績「變靚啲」,有賴對賬目使用「美圖秀秀」大法,只是幻覺,不宜作為投資決策依據。萬一人民幣兌美元今年企穩,甚至掉頭回升,這些企業的業績將由「變靚」轉為「變醜」,除非在短時間內再一次更改陳列貨幣;但這就像港產喜劇《九品芝麻官》中的方唐鏡狀師「彈出又彈入」,場面十分滑稽。
高天佑 tyko@hkej.com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