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本主義的源起 2018年10月10日 郝承林

Summary: Read the whole passage again and again since it is really good. 2018年10月10日 郝承林 價值物語 資本主義的源起 恒生指數從1969年的150點,升至現在的26000點,不足50年升逾170倍。長升長有的底因是什麼?一是企業以追求利潤為第一要務,不斷為股東創造價值;二是香港是自由經濟體,政府只扮演球證角色,定下規則後便讓企業自由競爭,各展所長。數十年來,儘管競爭激烈,總會跌跌碰碰的走出幾家王者,帶領股市不斷創新高。 全球第一家知名的股份制公司是十七世紀英國的東印度公司。其時正值大航海時代,地理大發現,許多之前未知的貿易路線,都為歐洲商人開發,商業之風極盛;加上原有的法人概念(Legal person,讓企業可以永續)、十五世紀末出現的有限責任公司形態(創業風險大減)和1623年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所創立保護新發明的專利法(讓創意值錢),整個歐洲遂向商業社會形式走去。 商業社會人人都努力致富,併發進取甚至冒險,但有兩樣超乎其上的,就是耶教文明的慈悲(教導你如何愛人,而不是仇恨;如何創富而不是均貧)和對私有產權的保護(源自1215年發表的大憲章對人權的尊重)。 努力賺錢、努力花錢、努力捐錢。只要賺錢途徑合法,政府都懶得理你(變得太大成壟斷是另話)。企業家又樂意做慈善,回饋社會。於是政府、企業和社會便達致某種平衡,雖然偶有紛爭,但文明教化(Civilized)和對法治的尊重,讓上百年的企業比比皆是。 美國是現代世界自由經濟的典型,其開國是一批坐着五月花號來自英國的清教徒移民。41名成年男子在船上簽訂聲明,「我們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,自願結為一民眾自治團體。政府基於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,而且將以法治國。」《五月花號公約》遂成美國開國的重要思想。 既然賺錢是「揸正牌」(美元紙鈔上面不是大大隻字寫着In God We Trust嗎?),於是勇猛精進的企業家輩出。 洛克菲勒全盛期壟斷了全美90%的石油市場(結果要勞煩政府將標準石油分拆),但他自少年時期領到第一份薪水,就開始將其中十分之一捐給教會。隨着往後財富增加,捐獻也跟着增加。他捐了3500萬美元給芝加哥大學,讓這家小小的浸信會學校,成為世界頂尖學府。 鋼鐵大王卡耐基則喜歡捐給圖書館,他以4.8億美元賣掉了卡內基鋼鐵公司時,生產的鋼鐵已佔全美鋼鐵銷售總量的四分之一。他把所得在北美及澳紐等地興建了近3000間圖書館。 無形之手促進整體效率 辦慈善好像和商業無關,其實是有關。受教育的人多了,知識啟迪創意,並讓全社會尊重法治,反過來促進創新和保護自由經濟。汽車大王福特除發明流水作業生產線,還發明了5天工作。人有閒暇才會花錢,他的善行反過來促進消費。到近代的蓋茨創立慈善基金會,畢非德捐出九成身家,全皆由此而來。 自由經濟社會便似阿當史密斯巨著《原富論》裏所描述的:「無形之手(Invisible hand)透過價格機制的引導,使得追求自利的個體行動,反能促進社會整體效率:「釀酒者和麵包師傅並不是想到我們的晚餐要吃喝什麼才去生產;他做這些事時只想到自己的利益。」經濟發展最重要能觸發人的自利之心,人便會自動自覺的Every man do his duty。政府的有形之手在經濟低潮時促進經濟,但更多時候是把無形之手打翻在地,結果是無效率的低效投資和與民逐利。 道指首次在1896年公布時為41點,以年均增長看,決不是恒指對手,但恒指能否如道指般升足一百多年,關鍵在自由經濟能否保持(降低政策風險),企業能否自由翱翔(減稅更妙)和私有產權得到保障。 hcl.hkej@gmail.com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