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童沈詩鈞父親沈振雄認為 讀書成績跟聰明與否無關 2018年6月20日 潘天惠

2018年6月20日

神童沈詩鈞父親沈振雄認為 讀書成績跟聰明與否無關

2007年,「數學神童」沈詩鈞年僅9歲破格升上大學,轟動全港,輿論反應兩極;時間是對與錯的證人,10年後,他已完成博士學位,現於美國知名大學教書,春風化雨。究竟有沒有培育天才的方程式?背後成功的秘訣又是什麼?就由沈詩鈞的父親沈振雄盡訴心中情。
「世界上只有1%天才,其餘99%也可通過努力取得成功,父母就是阻礙小孩成功的絆腳石,問題是父母不肯改變,小孩永遠不會進步。」曾任全職爸爸3年的沈振雄,回首兩名兒子的升學路,表面上運籌帷幄,說穿了是見步行步,試過山窮水盡,可幸柳暗花明。
2017年,18歲的沈詩鈞考獲博士學位,進入全球大學排名第10位的UCLA(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,University of California, Los Angeles),擔任客席助理教授,當年批評「揠苗助長」的好事之徒,今日全部啞口無言。
「詩鈞7歲去英國讀大學,全因怡謀(沈詩鈞哥哥)簽證出了問題,哥哥14歲獲牛津大學錄取,但英國規定這年紀不能獨自住宿舍,於是我只能孤注一擲,辭職赴英。」驀然回首,沈振雄自言一切都是摸着石頭過河,沒辦法中的辦法。「原來,英國規定家長簽證是只能陪伴12歲以下的小童,故惟有借詩鈞過橋,當年他 只有7歲,小學已經無位,幸好他已讀完英國會考數學,所以入到預科書院。」
沈怡謀後來取得牛津大學數學一級榮譽學位,其後攻讀博士,現於英國雷丁大學(University of Reading)擔任數學講師。「為何回港?哈哈,出國是已沒退路,大仔不斷跳班,只能在他失去學習興趣前到英國升學;回港是已經山窮水盡,英國沒有獎學金,我們儲錢速度不夠兩個仔跳班速度,3個人在英國住了兩年,加上讀書的費用,全家人已花光了積蓄。」他苦笑道。

收無地址郵件
沈振雄做過3年全職爸爸,全靠太太撐起頭家,包括沈詩鈞頭一年升上浸大時,飽受輿論壓力,24小時受到狗仔隊追訪,他們一家盡量保持低調的生活。「最奇怪是收到的信,上面連街名、門牌都沒有,上面只寫住沈詩鈞父親收!這些年來,我是來者不拒,先後見過300多個家庭(詳見另文)。」
後來,他重投社會,成為一家600人公司的財務總監,現已退休,每天撰寫教育文章,不時開講座及輔導學生。
他認為如果父母不肯改變,子女永遠不會進步,「小孩由出生到成長,不可能自己變好,必須在成年人引導下慢慢變好。小孩是不會聽父母的說話,只會模仿父母的行為,意味着小孩的問題全部來自父母。」他認真地說。
沈振雄是印尼華僑,英文名為Tony Boedihardjo,祖父輩是福建有名商人,他天資聰敏,卻無意從商,小時候也試過兩次跳班,深明跳班生面對的困難和感受,如今只想把教育理念與同路人分享,第一本著作《我這樣教,兒子9歲入大學!》,全書共6萬多字,花了一年時間筆耕,封面上的兩句說話已經點出了全書主旨──「父母改變一小步,孩子命運大不同。」
「每個人一輩子吸收的八成知識來自書本,父母從來不看書,小孩也難喜歡閱讀,養不成閱讀的習慣,一輩子都無運行。可是,由於人類天生是不喜歡文字,父母必須從小陪伴下一代看書,最重要是睡前講故事,我發現一半的問題家庭,父母缺乏同小孩講故事的時間,小學之後幾乎沒有,讀書除了認字之外,更重要是傳授人生道理,並從名人奮鬥故事了解世界,從中尋找人生目標。」
神童失敗原因
天才是無意義的詞語,沈振雄認為只要經過後天努力,人人都可成為世俗眼光所認定的「天才」。
「大部分人搞錯了一點,成績差不是讀書方法出錯,更同聰明與否無關,關鍵在於學習動機,其餘就是心理作用,小孩首先要建立自信心,碰到困難時如何走出來。」為人父母,聽他一席話,勝讀十年書,「父母要掌握自己的弱點,再掌握子女的弱點,之後協助子女改善弱點。」
沈家雙傑分別以中、小學生年紀升讀大學之前,沈振雄早已做足功課,研究過往200年的著名個案,歸納出「神童失敗」的原因。「無論是哪個界別,被社會標籤出來的所謂神童,成功機會率微乎其微,皆因當神童曝光之後,害怕失去光環,不敢挑戰難度、避免失敗,只敢做簡單的事,久而久之,再利的刀也會生銹,然後慢慢落後給別人,逐漸失去學習興趣,只要一個大浪過來,便一沉不起。因此,我自小就鼓勵兩兄弟別怕失敗,要敢於把自己的弱點展露出來,收埋不是解決方法,失敗了,隨時可捲土重來。」
父母想教好小孩,首先要教好自己,他在訪問中一再重申:「小朋友碰到困難,要不是父母毫不知情,就是知道也不太理會,甚至當作是雞毛蒜皮的小事,然而正確處理困難的心態是需要後天訓練,否則累積的問題愈來愈多,成績就會不斷落後。」
具體建議有很多,例如完全不讓小朋友接觸電子產品,如使用通訊工具,只需打出打入的儍瓜機,智能手機可免則免。「2000年出生的小朋友,自小活在智能手機時代,幾乎未接觸過儍瓜機,不懂使用今日的科技,會妨礙使用10年後的科技嗎?Social media往往會分散小朋友的注意力,說穿了是情緒發洩,當你在現實遇到困難,網民會現身幫助你嗎?」父母要完全拒絕科技產品,難度極高,但下面建議大多是不難做到,只在乎決心有幾大。
4個重要習慣
一些父母不知道問題所在,但更多父母是明知故犯,寧願讓下一代承受惡果。「我接觸過的父母,九成不肯改變,肯變的我一定收做學生,舉例說,一個母親把孩子的時間表填滿了,根本沒時間讀書,我問她有效果嗎?她說有,我便說不用來找我了;一個父親只會鬧只會打,我問他有效果嗎?他說有,我便說不用找我了。」
「我遇過一對父母,每日6點收工,總在外面流連到凌晨一點才回家,之後叫小朋友起身看電視、食消夜!想想,他們翌日上堂怎會夠精神,因此長期上堂睡覺,成績包尾,我叫他們改變一下,他們說這是一家人的天倫之樂,很多家長知自己是罪魁禍首,奈何依然拒絕改過。」
他最新的一位學生是公屋戶,母親每個周末帶兒子回娘家玩耍,來回車程達4小時,影響了讀書時間,「她在我面前哭訴,我說你一定要改,結果其兒子如今有機會成為醫生,總算明白我用心良苦。」
子女好與壞,一切有跡可尋。「父母一定要同小孩講睡前故事,一定要全家人吃晚飯,因10歲之後的小朋友,很難再聽你說教,一般家庭最多只有7至8年教育時間,這是訓練思考和創意的機會。」
他把父母教育孩子的時間劃分為3部分,六成時間是發問,兩成時間是聆聽,兩成時間是說話,「首先要知道小朋友的想法和感受,所以要問他,再鼓勵他問你,硬知識一定要回答,其他的問題可以用反問方式,強迫他們思考,比方說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角,你會如何決定,訓練小朋友去做理性的決定非常重要。」
最後,沈振雄送上讀書秘笈,把精華中精華「4個習慣」公諸同好。「為何要返學上堂?90%父母不知道,以為汲取知識和建立社交,其實好處只有一個,就是『問老師』,要主動問,培養發問的習慣,我規定學生每一日要想3條問題,並且記錄老師的回答;其次,放學後申請『留堂』,在安靜的地方重溫今日所教的東西,不懂便馬上問,不明白的事情不能過夜;第三,溫好了,把書本蓋上,扼要地寫下筆記,考試的時候便可以縮短溫習時間;第四,做好預習,今日先看明天的課本,預先發現自己不明白的地方,上堂時即時舉手發問。」
天才方程式已經全面公開,子女最終能否成為天才,就看你自己肯不肯先作出改變。

沈振雄小檔案
出生年份:1959
家庭狀況:已婚,育有兩子
學歷:英國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經濟學士(會計及財務)、理學碩士(經濟)、香港大學理學碩士(電子商務及互聯網運算)
興趣:輔導學生使他們改變命運和替他們找高薪工作
座右銘:父母決心改變,子女自然進步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