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美麗大師」打疊贏 投資無招勝有招 2016年12月13日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

2016年12月13日

「美麗大師」打疊贏 投資無招勝有招

12月12日,周一。從前聽到別人提議長時期月供指數基金,總覺如此策略,有冇再廢啲。有次翻了翻有「指數基金之父」美譽的約翰.博格爾(John Bogel)【圖】著作,讀後想法有變,開始意識到個人投資能力有限,狀態亦難免時好時壞,不可能每次皆作出理性、正確的判斷,於是調撥部分資金用這個「笨」方法投資,在金礦股基金上試了幾年,發現無招確勝有招。
《信報月刊》去年訪問過一對三十多歲便退休、「全職」旅遊的夫婦。未到四十就實現財務自由,全靠一早定下退休計劃。夫婦倆都是IT人,收入不錯,加上每月嚴控開支,衣食住行可省則省,七成入息儲起來,然後積極投資,買的正是博格爾創辦的領航(Vanguard)旗下國際股票和美股指數基金。兩公婆並無超凡策略,運氣亦不見得過人,但勝在能貫徹執行長期投資計劃,不因一時的賬面虧蝕而改變初衷。
一個天一個地
與彼得.林治(Peter Lynch)的生活化與深入淺出,又或「股神」畢非德的幽默風趣相比,博格爾的文章沉悶得多,而且喜歡引用古老十八代的經典人物或著作,香港人不易代入。然而,一如其投資風格,博格爾的論述不帶任何花巧,主要立足過去一世紀的投資回報數據,作出一項又一項統計分析,以踏實的數字支持他一貫主張的簡單投資方案。
博格爾有幾個基本論據,值得與讀者分享。
首先,投資成績表面非常視乎出入市時間,但年期愈長,這個因素愈不重要。回顧1926至1992年60多個年頭,單計12個月回報,美股最好的一年達54%,最差為-43%,名副其實一個天一個地。若以十年為期,最好的十年(1948至58年)平均年賺20%,最差十年(1928至38年)則年蝕1%,雖則一般的天差地遠,但已不像單一年份回報那麼極端。假如以四分一世紀為期,最好的25年平均年賺15%,但最差25年平均每年仍錄得6%正回報,差距進一步縮窄。
博格爾發現,影響股票長期平均回報的三大因素,股息與股息增長率佔九成比重,剩下一成為市場估值變化,而估值變化正是股市短期波動的主要成因。一般人習慣以市盈率衡量估值高低,由於盈利易受非經常性項目與會計標準變動影響,博格爾更喜歡以股價對股息比率(price to dividend ratio, P/D)作為判斷市場或個股平貴的基礎。
冇眼屎乾淨盲
大家都知,無論以P/E抑或P/D為基準,估值高低都非常受市場氣氛和投資者情緒左右。數據顯示,美股一個黃金十年與一個慘淡十年,股息與股息增長率等基本因素相差不遠,真正分別在於估值高低,可見主觀情緒與客觀事實距離可以很大。換句話說,即使投資者能預知未來股息走勢,對預測股價表現可能亦無補於事。靠timing跑贏大市有多難,可思過半矣。
月供也好,年供也罷,博格爾認為致富之道在於持之以恒,長期投資風險足夠分散的指數基金,像上述提早退休嘆世界的夫婦般好淡皆買,短線波動一於當睇唔到,反正「冇眼屎乾淨盲」,情緒起落也就談不上。
如此一來,頻密出入的交易成本固可大大降低,且少做少錯,bad trades數量自然大減。老畢早前曾引述摩根大通統計,1980至2014年間,大幅跑贏羅索3000指數的成分股只有7%,有多少基金經理能揀中它們?
據聞一些大半生精研選股的博格爾對手諸如Jim Cramer,都要寫個服字,承認與其奢望超越博格爾,不如跟他學習。理論上,主動型基金應能選出最有增值潛力的公司,從而跑贏大市,但如果大家參考多幾家基金公司的章程,不難發現同一市場十大重倉股,隻隻基金都係嗰幾味,幾近全無分別。由此可見,所謂主動型基金經理,多數都是人有我有唔輸當贏,難怪回報持續勝於大市者少之又少。
風雨同路騎足十年
能夠在企業大紅大紫前買入,哪個投資者不夢寐以求?無奈識千里馬於微時且夠膽落重注,一係唔去馬,一騎就騎足十年甚至數十年,像「美麗大師」在國際賽般打疊贏,例子稀有如鳳毛麟角。低買高沽識上車識落車,同樣超出大部分投資者能力範圍。博格爾投資法化繁為簡,悶則悶矣,卻更適合一般人。

放大圖片 / 顯示原圖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