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之道 2016年8月29日 顧小培
Summary: 學習口訣」。他主張「鳥瞰、蠶食、鯨吞、牛芻、蜂藏」五個做法
2016年8月29日
學習之道
早幾天前,我引用孔子(在《論語》中所記)的一段說話,談及孔子對「學」的看法。有讀者因而提出:然則你本人對「學」這個題目,又有什麼看法?我可不是專家,更遠遠未去到程介明教授的水平,何能置喙?但話題打開了,又蒙垂問,不妨就我「曾經做過學生」得來的經驗、以及利用過去數十年的(膚淺)閱歷,拾人牙慧,稍作介紹。在精神和人文而言,這可能也勉強屬「康和健」的範疇吧。
先重述孔子說的話:「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。舉一隅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」。這裏面提出五個要點,包括「憤、啟、悱、發、舉一反三」。「憤」乃是「學」的原動力,出自好奇、好學之心,因外界的影響被激發出來。「啟」是「啟蒙」,由不知道(蒙)達致知道,明白。「悱」是「想表露」:在「受教」之中,須表露自己的看法,也就是,經個人的消化,抱懷疑的態度,拿出來(表露)試招(反覆思考、討論)。「發」則是研究,伸展開去,深入了解。至於「舉一反三」,本義自明,不用多說。孔子的結論是:在學習中如果缺乏了上述這些要點,是學不下去的。
在上述這基礎上,可以加上我哥哥的「學習口訣」。他主張「鳥瞰、蠶食、鯨吞、牛芻、蜂藏」五個做法。第一步先來一個概括的理解,像是一隻鳥,從空中看地面,得知科目整體的分布,包括些什麼;將來仔細學的時候,不會「見樹不見林」。之後有耐性地學,要學得細,像蠶食桑葉,毋須心急,繡花工夫。但在專注學習的同時,也得有通識,須了解世間及周遭環境中發生的事物。這方面學鯨魚,什麼都吞,興之所至,來者不拒,能留則留,留不住的,任由它溜走,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。但無論課內課外知識,都反覆消化,像牛那般反芻。還有,最重要的是將自己學到的東西在腦中適當地放好,這樣才能隨時手到拿來,像蜜蜂的蜂巢分格,有條不紊。
總的來說,要能善用自己的腦袋。怎樣做?無他,借鏡自電腦可也。換言之,做好輸入(input)、處理(process),以及輸出(output)的功能。那得依仗「實習」的累積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