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使是傳奇投資者如畢非德和索羅斯,最近都被質疑表現大不如前。索羅斯曾以複合年收益達30%馳騁金融界,但在2010年只獲得2.6%回報,僅次於最差的2002年,而2011年其量子基金更下跌15%,最終結束基金業務,純以family office形式管理自家資金。
畢非德亦不見得好過,網上資料顯示,過去15年旗下巴郡的平均年收益只有7.9%,令股神由1965至2014年的複合年收益率跌至21.6%,比2000年科網泡沬爆破前低了許多,去年的回報更是下跌逾12%,進一步拖低其50年紀錄。
競爭力差距明顯縮窄
有人以棒球比喻為何在股市錄得複合年收益率30%愈來愈難。據講,對上一個擊球率達40%的擊球手已經要數到1941年,自此,由於投球手的進步、教練有更針對性的部署,以至出現效能更佳的手套等,令表現一枝獨秀的擊球手久久未見。
簡單來說,就是所有參賽者的水平都有提升,最佳的參賽者已很難大幅拋離其他參賽者。熟悉NBA的都知道,單場最高得分紀錄是張伯倫的100分,今年準備退役的高比曾取81分,剛過氣的第一人占士獨得61分,最新的「咖哩仔」則是54分。
由此可見,最佳得分手的最多得分與市場平均走向接近,事實上,張伯倫的100分放在今天的籃球世界屬匪夷所思,當然,規則的改變或增加了難度,但更大的轉變來自對手,利用大量科學方法訓練球手,使NBA攻防兩端的運動水平皆極高。
同樣地,放在投資市場,場內對手今時今日都手握大量資訊,什麼火箭工程師、量子力學專家、數學教授都玩這個遊戲,高頻交易、量化策略、對沖基金大行其道,即使擁有畢非德和索羅斯的天賦,要在未來50年取得30%年回報,難比登天,看來大部分參與者有需要降低預期,例如,原本希望賺10%一年,比較務實則是6%至8%。
- Get link
- X
- Other Apps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