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科專家關日康 2024年7月8日 周一人物

 2024年7月8日

周一人物

骨科專家關日康 行醫不忘科研教學
港大醫學院助理院長 收生把關負重任

生老病死屬人生必經階段,作為醫生,不單治療眼前病人,亦可兼任其他職務貢獻社會,像香港大學醫學院助理院長(入學事務—醫科)關日康(Kenny),本身是骨科及脊柱手術專家,為病人身體「撥亂反正」、生活重回正軌之餘,也積極投入科研,肩負教學與收生使命,可謂任重道遠,「挑選醫科生是(工作)很重要一環,因為他們將來會成為醫生,醫治我們整個社會的人。」

從小喜歡理科的Kenny,早把當醫生視作童年志願,「讀書時做過社區服務義工,去過醫院探老人家,既然鍾意科學和接觸人,順理成章想讀醫,中學暑假參加不同醫院attachment(體驗計劃),跟着正式的醫生工作,親身感受他們做什麼,令我更覺自己想從醫。有一年暑假爸爸希望我嘗試其他職業,我去了律師樓實習,結果真的不喜歡,很悶!」

做手術立竿見影滿足感大

最終他在英國牛津大學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學位,並留在當地受訓,成為骨科醫生,「其實(選專科)變了多次,最初想做心臟科,入到醫學院發現喜歡入手術室,很快轉外科,畢業後做實習接受(專科)培訓,又覺得外科不太適合;做實習要去不同專科rotate(輪流當值),我在骨科期間,當年仍算師徒制,顧問醫生帶我做很多手術,見到術後效果顯著,愈來愈有興趣。」

「骨科(手術)未必生死攸關,可是一個人手腳喪失部分功能,生活真的很不方便,只要做完手術很快見成效,如換骹、駁骨。」在英國完成基本培訓後,Kenny於2007年回港,先後任職的醫院有明愛和仁濟,翌年加盟瑪麗,並在2011至2015年出任矯形及創傷外科住院專科醫生。

醫務工作以外,他亦涉獵科研及教學,2015年起出任港大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臨床助理教授,其後參與收生,「我都有興趣為醫學院發掘一些好學生,因我教學經常接觸他們,既然有這機會,就決定幫手,初時不太清楚實際運作,慢慢愈做愈投入。」由於表現出色,Kenny今年1月成為港大醫學院助理院長(入學事務—醫科),肩負更多戰略計劃及管理任務。

喜見病童健康成長覓新生

儘管積極投入科研、教學與收生,然而醫者父母心,Kenny一直心繫病人,至今維持一半時間診症和做手術,「我醫治很多脊柱側彎的小朋友,最難忘一些從小看到大的病人,由幾歲開始,部分已大學畢業投身社會,當年他們常來覆診,如今康復,偶爾回來(求醫),會跟我分享現在做什麼工,見到對方生活幸福,自己很滿足。」

至於成人最普遍病例,Kenny表示仍是退化性腰骨痛楚或頸椎病變,主要是年齡因素導致,「腰椎病症就是腰椎管狹窄、椎間盤突出,這個屬全球性(現象);反而頸椎(管狹窄)則未必,亞洲人特別多,或因頸椎導管面積較小,易出現頸椎壓迫神經線病變,來到求醫時可能手臂不太靈活,甚至拿不起筷子或扣不到衣鈕。」

「港人較多韌帶鈣化,多數於頸椎出現,故形成頸椎壓着神經線。」人口高齡化,情況可會愈趨嚴重?「絕對會!很多專科都面對類似問題,骨科我見得最多的(病症),除頸椎、腰椎病變,還有骨質疏鬆引致骨折,你見很多老人家愈來愈『駝背』,也跟以上問題有關。」

如何預防?「最基本均衡飲食,確保(骨骼)多些鈣,吸收維他命D、多曬太陽,做多些負壓帶重運動。女士停經後要定期檢查骨質密度,因本身密度較低,一停經失去保護後更可能暴跌,若醫學角度鑑證出骨質疏鬆,就要食藥補給,若未去到那個階段,亦需多吃鈣類食物,如乳酪、豆腐、罐頭三文魚、吞拿魚骨,飲奶也不錯。」

呼籲有志讀醫者拋開顧慮

關日康提醒,想保持脊柱與頸椎健康,最重要鍛煉肌肉,「如果你可鍛煉到核心、頸後背肌、將來患退化病變所引發的症狀亦會減少。去到某個年紀肌肉會自然流失,所以吃多點蛋白質食物和多做運動,其實只是維持,並非增肌,如要增肌,難度再高一級。」

懸壺多年,Kenny自言最大滿足感來自見證病人康復重獲新生,「腫瘤固然是很特別範疇,不過很多骨科病人未必是(患)腫瘤,而是functional(身體功能性)問題,例如腰骨痛、坐骨神經痛、腳痹,幫到他們重新走路,很開心;小朋友也是,由(脊柱)側彎到接受手術後改變人生,兒童或青少年面對變形病症,往往出現心理問題,覺得自卑或異於常人。」

談到未來目標,他說科研上會繼續探討新醫治方法,並善用新科技,冀完成一些以往做不到的手術,或做得更精準。至於教學及收生,希望更好地宣傳港大醫學院真實情況,「有些人對港大醫學院有誤解,覺得像高高在上,不敢選擇報讀,所以我們會多些到中學宣傳講解,只要學生自覺適合讀醫,有志有能力服務社會,分數又達標,就不用太多顧慮。」

採訪、撰文:許鎮邦

攝影:黃勁璋、受訪者提供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