股神經驗:莫欺少年窮 5Mar2016 HKEJ


畢非德上周發布了一年一度的給股東的信,巴郡每股賬面值增長6.4%,過去51年的複合增長為19.2%,與本欄前周所說「水平提升賺錢艱難」吻合,假設在2000年底用1萬港元投資巴郡,15年後就會變為2.9萬港元,可見靠投資發達甚為困難。
當然,如果投資的時間足夠長,而複合回報率又足夠高,即在大斜波滾動一個愈積愈厚的雪球,發達還是有可能的,在1964年用1萬港元投資巴郡,今日變成超過1億港元,不過1964年的1萬港元都唔講得笑,而選中巴郡更是萬中無一吧。
時間是投資者的敵人
時間是投資者的朋友,亦是投資者無奈的敵人,美國有網站指出,畢非德99%的身家是在50歲後賺來【圖】,即使投資強如股神,他在50歲時仍不是10億美元級的富豪,更遑論是世界首富。
換言之,長命也是很關鍵,既然如此,時間明顯是朋友, 為何說是敵人?無錯,莫欺少年窮,但世界最難亦是少年富,互聯網時代令難度降低了一點,但問世間有幾多個Mark Zuckerberg,因此,少年富可遇不可求。
一命二運三風水,最容易少年富當然是好命,萬達王總的公子就相當馳名,好運也可以,君不見近日的逾億元六合彩席捲全城,萬人空巷,普羅大眾都明白,這是爭取少年富的近乎唯一方法。
老年富透過投資可求
事實上,股神在30歲時已有等同今日的7000萬港元,當時美國家庭1年收入約5600美元,畢非德身家達100萬美元,即接近180倍年收入,今日美國家庭1年收入約5.2萬美元,180倍即逾900萬美元。
股神可算是少年富,至於是否白手興家則有商榷餘地,據悉,畢非德大學畢業後首份工作是到父親的證券行任經紀,其出身明顯異於一般人,不過嚴格來說,相當於今日的7000萬港元不見得是真富,因為與Zuckerberg或王公子相比,應該差很遠。
由此可見,少年富可遇不可求,老年富透過投資可求,但起點要高、命要長、回報率還要穩定地高,當中時間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亦即是說,投資更強,如果無時間,最終都是什麼也沒有,說時間是無奈的敵人就係咁解。
除了命好財不入急門
其實莫欺少年窮這句話本身已經說明了時間的重要性,假設窮是可欺,莫欺少年窮暗示莫欺的是青春,「四叔」曾經被問及是否願意以一半身家換取年輕20年,他雀躍地回答:「別說少一半身家,少99%而換回30年青春也願意,我有信心30年時光可以再創不知多少輝煌,可能比我現在那99%家財還要多。」
除了命好,財不入急門,「四叔」的身家保守地當是1000億港元,少99%,即10億港元,據【圖】中顯示,畢非德47歲時只有約5億港元,若營商有道,要獲得媲美畢非德47歲後的投資回報非不可能,如是者,到77歲時,身家就是400多億美元再乘二,估計是6000億港元以上。
「四叔」真是心水清,閒話一句已計清條數,無奈的現實是,在70、80歲擁有數千億不及年輕時擁有數億,但偏偏少年富不是話爭取就可以爭取,尤其在非互聯網時代,財富要由時間累積,作為投資者,對時間又愛又恨。
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