郝承林 - 定價市場化改革 電力股勢受益
Summary: 國務院為此定下了「廠網分開、輸配分離、主輔分離、競價上網」四大原則。國家電力公司分拆為五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公司(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)。發電集團向兩大電網公司售電(上網電價),餘下的輸電、配電和售電予用戶(銷售電價)的工作,均由電網公司負責。內地的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則由政府制訂,發電廠通過發電賺取利潤,而電網則通過賺取差價(上網和銷售電價)獲利。
足足13年了。自2002年的一輪電改後等了13年,內地終迎來新一輪的電力改革。讀者或許對此感到陌生。因為本港的電力市場規模相對較小,發電、輸電、配電以至售電均由兩家電力公司專營。相反,內地電力供應由不同的參與財團所組成,來港上市的五大電廠,其實只是發電企業。 內地上一輪電改始於2002年,國務院為此定下了「廠網分開、輸配分離、主輔分離、競價上網」四大原則,希望引入市場競爭、平抑電價。但好些年都過去了,只有「廠網分離」能完成,將從前的國家電力公司分拆為五大發電集團和兩大電網公司(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),餘下的則久久未聞樓梯響。 現時內地的電力供應,是五大發電集團和一眾中小型電廠負責發電,然後向兩大電網公司售電(上網電價),餘下的輸電、配電和售電予用戶(銷售電價)的工作,均由電網公司負責。 香港的電價,是按政府和電力公司簽訂的利潤管制協議所定。內地的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則由政府制訂,發電廠通過發電賺取利潤,而電網則通過賺取差價(上網和銷售電價)獲利。政府如何定價?一是靠自己審核,要不然便得聽下層各機關的報告作參考。 五大發電集團不但要面對各種小發電企業的競爭,各集團之間也會競爭,面對下游兩家分處南北、位處壟斷地位的電網公司,上網電價自然難以上調。 相反,電網肩負向全國輸、配、售電的重任。但全國各地的用電成本各有不同(按遠近、耗電量多少而定)、工商居民用電費用又有不同(主要是希望通過工商補貼居民)、地方政府對各區份的補貼又有不同(借富裕地區支援貧困地區)。全國能知悉真正輸配成本的,大約只有電網公司。增加成本有利定價,降低則會被減價。資訊不對稱、價格不透明,假若你是電網的管理層,你會否加大不合理成本,讓自己在定價機制上有更大的優勢? 2008年曾傳出南方電網打算上市,但最終擱置。最大的原因,便是輸配電成本不透明。南方電網無法向投資者解釋自己的盈利模式,投資者亦無法在透明的定價機制下,清晰地計算輸配電的回報率。是次的電力改革,將會是「放開兩頭,監管中間」,希望通過輸配電的改革,引入競爭,實現電價的市場化。 深圳再次成為改革的試點。參考發改委剛下發的文檔,深圳的電網公司(南方電網分公司),將從過去的賺取差價模式,轉為政府以電網有效資產為基礎,核定成本以定價的模式。通過當地政府監察,對電網成本進行審核,成本高於所核定的准許成本時,由電網承擔。相反,低於准許成本時,利潤則由電網和用戶分享。 如此一來,成本結構得以釐清,並形成約束和獎勵機制。電網也要着力提高營運效率,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和建設。社會的總電力開支,也有望降低。 在港上市的一眾電力股長年跑輸大市(2013年之前),絲毫未能從內地的經濟奇迹中受惠,其底因即為電價長年未能市場化(未能加價),相反主要生產原料煤價卻早已市場化。一眾電廠遂成為價格管制下的受害者。 電價沒辦法上升,成本卻連連上升,電廠只好用最原始(污染度卻最高)的方法來投產,壓抑的成本最終由環境和民眾的健康作代價。 內地環保部近日公布74個主要城市的空氣質量,經過近年的大力提倡,污染重災區京津冀13個主要城市,空氣質量達標天數仍只有156天,比平均數少85天。內地的環境治理,仍然前路漫漫。 政策將向電廠傾斜 輸配電價改革後,電網的壟斷利潤將被壓縮,輸配電價有望下降。但民眾得以享受廉價電力,也許並不是重啟電改的最主要原因。如何讓電廠賺到合理利潤,並讓其投放更多資源於環保發電,也許才是中央政府下定決心的關鍵。 中國始終是富煤少油的國家。環保地燃煤發電,能更大規模地改善空氣污染。從去年中的加電費、到政府收購大唐發電(00991)虧損項目、到現在嘗試打破電網的價格壟斷,都能看到政策對電廠的傾斜。電力股肩負改善空氣污染的重任。在空氣質素大幅改善之前, 盈利應該都會持續穩定增長的。 hcl.hkej@gmail.com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