戴蒙帶領摩根大通挑戰萬億市值 2025年9月9日 田大武

 2025年9月9日

田大武 取之有道

戴蒙帶領摩根大通挑戰萬億市值

摩根大通(JP Morgan)行政總裁戴蒙(Jamie Dimon),堪稱「財富和影響力不相稱」,他身家約30億美元,和千億身家的科企CEO完全無得比,他甚至未能打入富豪排行榜頭500名。可是,戴蒙領導下的摩通,卻成為行業王者,拋離對手幾條街,可能成為史上首家市值萬億美元的銀行。戴蒙年少得志,卻被其恩師「逐出師門」,成為華爾街笑柄。到底他如何帶領摩通,由一家普通銀行變成華爾街之王?

對不少人來說,摩通只是眾多美資銀行之一,無甚特別。但看數字就知道摩通鶴立雞群。早前摩通股價創出歷史新高,市值達到8000億美元,很可能會成為史上首家萬億市值的銀行。有人以為銀行好賺,沒啥了不起。但十年前,摩通比對手富國(Wells Fargo)還小。現在呢?摩通市值比起「富國+美銀+花旗」還要大!外行人愛稱摩通為「細摩」,殊不知摩通市值是「大摩」(摩根士丹利)3倍。當年大鼻子銀行家JP摩根(John Pierpont Morgan),財力大到可以拯救美國財政部,但業務都未遍及全美所有州份,如今摩通卻做到了。

與師傅拍住上 決裂如謎

戴蒙出任摩通CEO約20年,在出名無情的銀行界相當罕見。戴蒙並非銀行家後代,只是高級打工仔,更非出身自摩通。他是如何當上CEO,又屹立不倒?戴蒙生出身不錯,打工幾年後入讀哈佛商學院,論文研究券商Shearson的併購,正是父親任職的公司,戴蒙母親把論文拿給丈夫的同事威爾(Sandy Weill,留意是個男的)看,此人改變了戴蒙前半生。

威爾聘請戴蒙打暑期工,成為他恩師和伯樂。戴蒙哈佛畢業時前途光明,卻拒絕了高盛、摩根士丹利、雷曼兄弟的聘書,寧願接受低一大截的薪水,到美國運通(American Express)打工。原因只有一個:跟隨師傅威爾。

威爾也是華爾街傳奇,他答應和戴蒙「拍住上」打江山。當時金融市場相當碎片化,滿是併購機會。1986年威爾買下消費信貸公司Commercial Credit,愛徒戴蒙30歲就當上CFO(財務總監),後來成為主席。兩人助公司虧轉盈,之後東征西討,戴蒙成為保險公司旅行家集團(Travelers)和投行美邦(Smith Barney)的營運總監(COO),及後兩家公司和花旗合併,成為花旗集團,戴蒙當上花旗主席,當時才40出頭。

到1998年,戴蒙卻和恩師反目,威爾要求戴蒙即時離職「逐出師門」,震驚華爾街,二人為何決裂,仍是個謎。有人說威爾想自己女兒升職,戴蒙不允;也有人說是戴蒙「逼宮」,認為威爾應該「收山」,讓自己「坐正」。真相無人知道,但當時戴蒙成為過街老鼠,無人敢用。2000年,他接下一件「豬頭骨」差事,成為芝加哥第一銀行(Bank One)的CEO。此銀行營運不善,無人想接手,但戴蒙成功使其扭虧為盈,到2004年被摩通收購,戴蒙成了摩通的COO,2006年更升任CEO──直到現在。

避過金融海嘯執平貨

戴蒙成為摩通CEO的時機,相當凶險,皆因2008年就爆發全球金融海嘯,但他在海嘯前「忍手」,沒有過度槓桿,也沒有沾手那些「有毒產品」,結果摩通不但平穩渡過金融海嘯,更執了不少平貨。強大的資本,令摩通以極平價收購了貝爾斯登(Bear Stearns)及華盛頓互惠銀行(Washington Mutual);2023年,美國幾家銀行陷入困境,摩通照辦煮碗,平價收購了第一共和銀行(First Republic Bank)。幾單收購,令摩通和對手愈拉愈遠。

戴蒙是工作狂,一個星期工作80小時,他每天5時起床,看5份報紙,戴蒙愛閱讀,被恩師「炒魷」後的日子天天看書十小時,他狠批新一代沉迷短片,認為他們應該多看書。

如果嫌以上的啟示太「行貨」,若回顧戴蒙和摩通成功之道,尚有幾點比較特別。首先,打工初期,真的不要只看金錢,起初的分別是小錢,後來的分別是大錢,戴蒙沒有貪戀華爾街大行的虛榮,甚至願意接受低一截的人工,也要追隨師傅。世事沒如果,但事後看來,此決定相當英明。沒有威爾的栽培,戴蒙不太可能有今天成就。

另外,和很多人想像中的華爾街銀行家不同,戴蒙是個頗為悶蛋的人,經常作出悲觀預測,摩通的成功不在於「快狠準」,恰好相反,致勝之道是保守。摩通寧願市旺時賺少一點,都永遠保持資本充足和低槓桿。正是此作風,令到摩通可在危機時有能力「執平貨」,擇肥而噬。

「潔身自愛」也是重點。戴蒙和摩通都甚少醜聞,盡量和政府保持好關係,但又不會靠得太近。摩通屢次在危機中「執平貨」引起批評,但戴蒙做事公道,也曾是紐約聯儲銀行的董事局成員,知道如何和官員交手,所以2023年美國幾家銀行擠提時,聯儲局要找人「善後」,還是找上戴蒙,畢竟他經驗老到,甚少「爆鑊」,不會連累官員受批評。戴蒙克制的薪酬,也令他較少受媒體批評。

被收購「逆襲」大公司

還有,戴蒙經常都是先做細公司,然後「逆襲」大公司。無論是在Bank One還是在旅行家和美邦,他任職的公司都是被人收購,最後卻當上合併後的集團舵手,此點殊不容易,皆因A公司收購B公司後,往往看B公司的人不順眼,希望清洗舊臣,戴蒙則屢次助公司轉虧為盈,就是收購方珍而重之的本領。

最後,戴蒙的論文也幫了他一把,他研究的是父親的公司,相當聰明,也因此而遇上了恩師威爾。大武記得,當年有位名叫廖匯恒的年輕人,在自己網誌寫股票研究,對象是惠理集團(00806),後來果然成功入行(好像是惠理聘請他),同樣地,大武當年有位同事,也是寫報告電郵給主管,自薦入行。面試時個個講到天花龍鳳,但最有效證明自己的方式就是有好的作品。

戴蒙已經69歲,在位20年,外間關注其傳承問題。戴蒙去年終於暗示可能會在5年內退休。消息一出,摩通股價插水5%。似乎不少股東,都不介意戴蒙做多十年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