丘成桐狠批唯利思維 礙培育人才 辦中大致真學院 強調不是找數學神童 2025年3月6日 人物專訪

 2025年3月6日

人物專訪

丘成桐狠批唯利思維 礙培育人才
辦中大致真學院 強調不是找數學神童

「香港做研究環境,不是理想;深圳很多公司研究其實由香港的大學老師或學生完成,沒辦法將他們留在香港,這是香港政府要負責任的事情。」

科研與教育環境問題,港產數學泰斗丘成桐一直敢言。去年演講一句「中國現今數學還沒有達到美國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水平」惹來網民圍攻,他一笑置之:「I don't give a damn!」他亦狠批家長急功近利,「香港家長總想細路賺錢,令孩子對純學問興趣極少。」

早前捐百萬美元予母校中文大學增設教席,今年創辦學院並擔任院長。任教美國哈佛大學逾三十載,2022年前全職加入清華大學執教,表明分文不收,「我全心做學問做培育,無求於人亦無求於中國社會!仰不愧於天,俯不愧於人。」

根據去年12月公布,每4年進行一次的2023年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(TIMSS)結果,香港學生整體數學成績優異,例如小四學生名列第四,成績為594分,遠高於國際平均水平503分。香港一向不乏人才,很多甚至自學生時期已嶄露頭角,但人才流失,對香港各行各業皆是結難解。

由美國回到內地和香港執教多年,丘成桐不只埋首象牙塔。75歲從心之年,仍不時批評現狀,有問必答,「坦白講,我不認為香港問題在於教育制度,而是民心所向,香港家長總想細路賺錢;社會趨勢炒地皮、炒地產、做金融,個個人都希望能夠一下子暴富,中國人鍾意錢,自古都是這樣,好難改變這個想法。」

至於科研領域,他指出,大量科學家、工程師離港北上深圳發展,是政府過去政策錯誤。

丘成桐現為中大博文訪問講座教授及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,近年個人致力提供資源,例如去年捐贈100萬美元予中大,以父之名設立「丘鎮英早期職業數學教授席」,並以清華求真書院院長身份與中大簽署合作備忘錄。今年2月,宣布創辦中大致真交叉數學科學院(Zhizhen School of Interdisciplinary Mathematical Sciences),「中大需要我,中大其實並無撥錢,政府亦無撥錢,那我反正有多餘錢,就捐給它吧。」

嘆港生曾「天下無敵」

致真學院與求真書院一樣,採用8年制學士博士課程,包括3年數學基礎、2年科研及3年博士訓練,完成中大通識及全人教育畢業要求,可獲頒授中大學士及博士學位。首批學生將於2025/26學年入學,成立初期每年收生40人,「目標至少有10名本地生,及30名國內學生,但若然香港學生有很多人都通過入學試,名額比例是可以變動。但如果香港學生考不上,我不能夠強行錄取,不能夠在溫室裏面培養人才。」

學院亦會取錄通過入學預備要求,但無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試(DSE)或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(高考)等地區或國家考試的資優生。入學面試於3月進行,面試後一星期內公布結果,6月會確認取錄。中大表示,致真學院學生將安排於中大及合作院校上課,按現行宿位分配準則入住宿舍,而部分現有職員宿舍空間亦會改裝為學院辦公室。

丘成桐再三強調,不是要找神童,「這全部是錯的觀念!(他們只是)早熟一點,能夠讀書讀得深入一點,我們從來不認為有神童存在。初中開始讀學士,好多人都可以做得到,但沒有花功夫去做,很多人沒有適合的老師、環境。」以求真書院為例,招生對象為初三至高三學生,每年名額約100人,「全國有成百上千個學生,達到入學水平。」

相比之下,香港學生還有什麼優勢?「五六七十年代時,可以講是天下無敵,但到了今日就比別人差了很多。」他強調要因材施教,以自己家庭為例,「我不認為兒子可以成為數學家,沒要求他讀數學,兩個都讀生物讀得很好,教育要看小朋友自己興趣所在;但怎樣幫到他們找興趣?這個是中國所有家長的大問題。」

他認為中國第一流學生,不比美國少,甚至過之而無不及。但說到學術環境,仍在追趕當中。肺腑之言,卻惹來網軍批鬥。去年4月假深圳華中科技大學就「中國數學現狀和將來」演講,直指「到了1960年,美國數學已經領導世界;中國現今數學還沒有達到美國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水平」,又指中國數學界太過注重物質獎勵,缺乏創新,年輕人不敢去做最前沿的學問。

敢說實話 毋懼民粹謾罵

「一班民粹主義人士全都不高興,網上圍攻我到一個程度,一日有8000萬人網上罵我,但我不在乎。」網民指中國已有火箭升空、有自家衞星,他搖搖頭,「衞星升空是(美國)一九六幾年的事,(事實上)爭人一大截。」自己回國教學不收分毫薪水,「我更舒服,假如我拿了任何錢,很多人便會罵我,丘成桐拿了中國錢又講中國壞話,現在他們講不出這句話!」

他強調,民粹主義席捲全球,遺害深遠,「例如近月中美博弈,多了很多限制,是同樣的問題,美國認為任何事情一定要美國有好處才去做,一個人做人又好,做任何事都好,不可能百分百都是你佔了好處,這種觀點十分危險。」

中美科研學術競爭,丘成桐一直看到兩面,尤其是早期中國人才,留學後不願回國,因為缺乏發展空間,「1979年我第一次回到中國,當年改革開放又窮又沒有好的資源,根本不可能教得好,唯一出路是送到外國留學。但是改革開放已經超過45年,沒可能完全按照以前方法去做,現在到了要自己培養自己學生的時間。」

中國不能再依賴海歸

1979年,丘成桐受到已故數學家華羅庚邀請,自出生後首次回中國訪問,自此多次到中國科學院講學,在美國培養來自中國的留學生,並建立數學研究所與研究中心,1998年又發起設立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,自2008年設立丘成桐中學生數學獎。他認為,中國不能再主力依賴留學人才,「到今日中國基本上最好的工程師、學者都是留學回來,不是美國就是歐洲。」舉例即使「中國火箭之父」錢學森,也是留學回國,「基本上沒有例外」。

 

清華大學求真書院成立於2021年,丘成桐親任院長,以培養數學「領軍」人才為使命,因數學乃眾多科學根基。學院向初中學生招手,也是因為看到高考問題,「高考或者中考,太過注重分數,學生全部精神研究考試,成長不到;某程度上,對於中下游學生有適合用處,但中國需要有領導能力的人才。」3年多後回顧,他認為書院已經成功,「已有二十多個學生可以寫文章,進入博士階段。」他自少精通古文,看到學生詩詞、古文寫得甚妙,甚至優於文學學生,「他們亦可以打籃球、踢足球,全面發展,除了數學其實有其他學科。」

回港辦學,他的目標一致,希望刺激本地學生奮鬥,要向前走,「求真書院的學生,讀物理比物理系學生更強!只要他們鍾意讀,便會自動學習。」

採訪、撰文:黃翠儀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