拗柴須防軟組織「暗傷」 2024年11月4日 何梖榮脊醫
2024年11月4日
拗柴須防軟組織「暗傷」
足踝關節扭傷俗稱「拗柴」,泛指足踝關節周圍的韌帶受傷,尤以關節外側韌帶最常見。
處理拗柴,一般會用「PRICE」原則,即「拗柴」後的5個急性期處理,如下:
Protection保護:使用護具和繃帶等固定身體受傷部位,避免在短時間內再度受傷。
Rest休息:減少活動,令踝關節得到足夠休息。
Ice冰敷:可控制發炎腫脹及減少疼痛,在「拗柴」後的頭幾天內,可每天冰敷4至5次,每次相隔2至3小時,每次約敷15分鐘。
Compression加壓:利用繃帶在踝關節纏繞,減少腫脹和提供適度保護。
Elevation抬高:抬高受傷部位使其高於心臟,可減輕腫脹幫助康復。
除了「PRICE」,熱敷都是不少人「拗柴」後聯想到的方法。然而,在急性期來說,冰敷有助止血、消腫和減痛,而熱敷在這幾方面則未必有太大作用,所以不建議在早期使用熱敷。
無論如何,「拗柴」後必須慎防軟組織包括韌帶等有「暗傷」。因為即使足踝不紅不腫,甚至照X光確定沒有骨折,足踝也不再痛,並不代表軟組織無恙,因為韌帶或軟組織受傷X光片一般都照不出來。若「拗柴」後沒有好好跟進處理,有機會令保護關節的韌帶變弱,並引致慣性「拗柴」,長遠影響足踝活動能力,甚至令傷處提早退化。例如,若本身喜歡運動,有可能因慣性「拗柴」而每年有好幾個月要休息養傷,這當然絕不理想了。
因此,「拗柴」急性期處理後,不宜自行憑表徵評估傷勢,建議諮詢專業人士看看是否需要進一步治療,例如手法治療、電療、衝擊波治療等,再配合適當時間開始運動,就可減少後遺症。
作者為註冊脊醫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