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理性應對非理性 三角度看AI熱潮 2023年2月15日 畢老林
2023年2月15日
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
以理性應對非理性 三角度看AI熱潮
2月14日,周二。與千禧世代相比,老畢非但年紀大,說到掌握科技應用和潮流,更加唔認「老餅」都有罪惡感。然而,畢竟圍繞投資題材爬格子多年,為增加真實感,只要涉及交易,或多或少押上真金白銀,二十多年來見證過的資產泡沫着實不少。
近日聊天機械人ChatGPT一石激起千重浪,人工智能(AI)在社交媒體及股海猶如野火般狂燒。在下不懂科技,惟證諸數百年歷史,巨型資產泡沫催化劑大都離不開「創新」(innovation),時空雖不同,模式卻不斷交錯重演。AI此刻炙手可熱,可是從這個角度看,不過是同一循環的最新演繹。
潛力與泡沫並存
老畢一點也沒有「說教」之意,泡沫確實能為少數「頭腦清醒」的參與者帶來厚利,但在眾人皆瘋之際,保持冷靜談何容易?作為過來人,學費總不會白交,今天且與讀者分享三點觀察,看能否幫助大家以理性應對非理性,識買時更識走。
一、資產不會無緣無故「起泡」,無數人身不由己熱情投入,關鍵在於核心論述符合事實,所以才無法抗拒。試舉一例,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,互聯網改變世界之說大行其道,公眾深信不疑,極速引發科網狂潮這個超級泡沫。
四分一世紀過去了,當時圍繞互聯網潛力「大吹大擂」之輩錯了嗎?當然不是。互聯網為人類生活及經濟帶來的轉變,翻天覆地不足以形容,要說事實跟想像有何分別,我認為當年最樂觀的論者也過於保守。這還未計無線通訊、寬頻科技等同時期被講到「天花龍鳳」的領域。
事實告訴大家,對未來滿懷憧憬的樂觀派不但沒有加鹽加醋,互聯網以至二十多年前掀起狂熱炒風的其他科技板塊,對世界的影響遠超市場期望。殘酷的是,即使股民實際上低估了科技潛能,納斯特指數最終仍一瀉如注,最多從峰值暴跌九成!那些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紅遍華爾街的科網公司,能存活下來的屈指可數。
太早啱慘過錯
這裏的教訓是,投資者即使對推動資產價格上升的因素掌握透徹,圍繞科技創新的論述事不離實,可是太早啱(too early)往往慘過錯(wrong)。莫說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「dotcom股」,泡沫一旦爆破,強如微軟也要苦等15載始突破2000年歷史高位;而當時只是一家網上書店的亞馬遜,其後儘管發展成哥斯拉級巨企,最慘時股價亦曾挫逾90%。
股民對AI引發下一波「反轉世界」大潮可以信到十足,惟現在是否適當投資時機,還須以史為鑑。參與可以,瞓身則要想清想楚。
二、人工智能存在多時,應用且日益廣泛,大行撰寫相關報告可謂信手拈來。然而,從ChatGPT平地一聲雷到散戶如癡如醉,聊天機械人成為爆炸性話題,頭尾不過兩個多月。既然「方興未艾」,華爾街利益所在,任何能引發熱潮的主題都不會輕易放過。老畢未寫完這篇文章,大行只怕已構思出數以百計AI相關基金及其他投資產品,IPO說不定也會旺起來。
要炒起一個概念,分析愈簡單愈有效。剛看了《巴隆氏》(Barron's)引述瑞銀報告,指有創投界人士估計,聊天機械人市場規模可達1萬億美元。背後的假設是,全球多達10億人從事知識型工作,以ChatGPT每月活躍用戶嚇壞人的增長速度,按OpenAI向專業版用戶收取42美元月費計算,只要每人擁有一個普通(general)和一個專門(specialized)賬戶,市場規模每年大概就是1萬億美元。橋唔怕舊,最緊要受,大家會否想起中國人口十幾億,每人只要消費1蚊……
股民心態八字道盡
三、聊天機械人一夜爆紅,計劃趕不上發展,現階段已上市的純概念股不多,即使有那麼一兩隻,市值細小且商業模式未經證實,投資者唯有退而求其次,透過龍頭科企或與AI沾得上邊的ETF曲線押注。沿此路進,微軟、晶片巨頭輝達(Nvidia)、百度(09888)等固屬當然之選,惟IBM何嘗不是另一隻「AI股」?
至於ETF,要找到具人工智能「氣息」的產品易如反掌,上網打個關鍵詞,基金名稱之多足以列表,當中許多與企業自動化相關,不排除回報潛力甚佳,但資金倘若加快流入,十之八九拜automation、robotics令人聯想起機械人所賜,哪怕間接又間接,股民心態不外乎八個字:害怕錯失,買咗至算!
(編者按:畢老林最新著作《我的投資日記》現已發售)
歡迎訂購:實體書、電子書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