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碧儀細說教導5個SEN子女苦樂 潘天惠 2022年11月21日

 2022年11月21日

潘天惠 訪談錄

林碧儀細說教導5個SEN子女苦樂

做人父母甚艱難,要教好一個小朋友已經不容易,要教好5個小朋友更難,要教好5個SEN(特殊教育需要)小朋友就難上加難。

「5個SEN孩的媽媽」林碧儀(Maggie),長子3歲時確診輕度亞氏保加症,隨後誕下的4名子女也有語言發展障礙、身體發展遲緩等不同問題,屬於SEN學童,她自己也經歷了兩次流產和產後抑鬱症,一路走來,荊棘滿途。

「在我心目中,每個小朋友的性格都獨一無二,須要因材施教,如果他有亞氏保加,就因應亞氏保加的需求來教。」身材嬌小的Maggie看起來弱不禁風,但說到教養幾個SEN子女,字字鏗鏘,愛心滿滿,充分顯示一個母親的強大和偉大。

七十後的林碧儀是平凡白領,大學畢業後一直擔任公關工作,長子今年14歲,早在3歲確診輕度亞氏保加症。「他的特徵不明顯,但社交能力比較弱,有固執行為,例如換新鞋時會要求買回同一款式,開餐時每次只吃同一款菜式。」她記得長子在幼稚園時已有超強記憶力,「那時我們搭巴士上學,放學竟然要求坐回同一顏色、同一車牌、同一司機的巴士!」

慢慢長大後,部分亞氏保加症小朋友會擺脫過往的固執行為,她的長子一直就讀主流學校,早已適應下來,她安慰地說:「他是成功例子,在公立醫院的治療亦已結束,但社交仍然較弱,畢竟疫情陰霾之下,我們能做的不多。」

二子情況與長子截然不同,出生後雖然情緒控制較差,但一直未被發現潛藏的病徵,她笑言:「他會同陌生人有眼神接觸,敢於同陌生人聊天,甚至會大爆父母的秘密,起初我們也不以為意,直至10歲才確診屬於非典型自閉症譜系。」二子智力正常,但相對同年齡小朋友較不懂社交禮儀,在家發脾氣時偶爾會摔東西。

三女患有學習障礙、語言發展遲緩、輕微讀寫障礙,而且天生眼睛外斜視,林碧儀坦言教導女兒所花的心血和時間不少,當中苦況不足為外人道:「她的眼睛做了手術後問題不大,但學業成績就不要抱有期望,默書通常0分,就算付出很大努力也只得20分。」

雖然學校向家人了解情況後不會給予額外壓力,但朋輩之間難免有比較心態,所以林碧儀嘗試讓女兒培養不同的興趣,例如畫畫,藉此提升其個人自信心。

孻仔死過翻生

四子是「七星仔」,早產了10周,故出生時已被醫院界定為SEN,她輕描淡寫地說:「身體發展遲緩,大肌肉、小肌肉較同齡人差,簡單而言,就是論論盡盡,進食慢、走路慢、經常跌倒,行動慢一拍。」原本四子今年應該升讀小學,經教育局批准留班一年,今年重讀K3。

她五胎皆是順產,孻仔亦不例外,但壓根兒沒想過,他會死過翻生。「他出生時無呼吸、無心跳,醫生做了兩分鐘心外壓才救回來,即時送入嬰兒ICU,住了10日。」

與死神擦肩而過,她形容孻仔為「奇蹟寶寶」,她一字一句說:「事後發現原來他出生前臍帶甩了,導致腦部缺氧,但無人知道甩了多長時間,可能是幾分鐘或幾小時,所以一出生就被列為SEN,現在的情況是有語言發展障礙,發音不清。」

今時今日,很多人婚後不願意生小朋友,究竟什麼原因驅使林碧儀和丈夫有勇氣生下一支籃球隊?「我們認為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,就是兄弟姊妹。」她有一個妹妹,丈夫有四兄弟姊妹,組織大家庭是兩公婆計劃之內,「因為父母一定比子女更早離開人世,兄弟姊妹就是他們最親的人,小時候一齊玩,長大後互相扶持。當然,我們得自小教導他們相親相愛。」

她笑言目標達成,現已封肚,並隨着長子升上中學,次子、三女又能夠「大睇住細」,兩年前家中工人由二變一。

「熱鬧就肯定,幸好他們從不爭風呷醋。」被問到如何在百忙中分配時間照顧家庭,這名在職媽媽不諱言:「首先,我承認多小孩的家庭是會分薄資源和愛,畢竟每日只有24小時,我做不到每日跟每名小孩獨處半小時或以上。」

「反過來說,就算一家人去到遊樂場,他們已經有伴兒一齊玩,只要在你視線範圍之內,根本不太需要成人陪玩,我辦公時間也絕少收到子女來電,哈哈!」林碧儀是基督徒,信仰支持她走過最艱難的日子,「未來社會,學術成績不再重要,我更着重培養德行,故自小就帶他們返教會,期待他們愛神、愛人,健康快樂。」

不想惡性循環

林碧儀自小是別人眼中的高材生,畢業於德望小學和中學,A-Level考得5A佳績,升上中大,如今擁有社會科學學士(新聞及傳播)、法律學士和翻譯碩士學位,正修讀基督教輔導碩士。她以過來人身份提醒父母:「教育制度就是求學只求分數,當年父母經商,從來沒給我壓力,但我會給自己壓力,考到90分仍不滿足,情緒好差,哭完卻又繼續讀,我不想下一代進入這個惡性循環中。」

投身社會後一直擔任公關工作,她先後任職港鐵、和黃、新鴻基、蜆殼石油等大機構,現為商界環保協會服務。「在職媽媽有在職媽媽的難處,以前曾經有間公司要24小時候命,星期六日的非辦公時間也要處理危機,最深刻一次是內地不同商場同一日發生罷工、有人跳樓、洗手間發現屍體,你只能一邊湊小朋友,一邊解決問題。」

為母則強,她強調樂觀性格可以後天培養,「未嫁之前,我是一個悲觀的人,大仔出世後,作為新手媽媽自覺『揦手唔成勢』,患上產後抑鬱症,四仔出生前亦試過兩度流產,抑鬱症復發。」頓一頓,她再說:「最終把我從深淵拉出來的正是孩子,面對未來挑戰和逆境,孩子必須具備正向心態,以及抗逆能力。」

林碧儀是土生土長香港人,熱愛這片土地,期望由自身出發,把獅子山精神延續下去,故不惜自掏腰包出版新書《疫下有情天》。

「今年3月,家中除大仔之外,4名小孩同時確診新冠,一時間手足無措,工人中招去了隔離營,剩下我和丈夫照顧他們,簡直度日如年。」期間,她發覺關於疫情的報道多屬負面,但其實還有很多好人好事,值得分享開去,遂花了半年時間,與小朋友一起走訪10個單位,然後輯錄成書。

「全家屈在家中兩星期,康復後更加關心其他同路人,我帶小朋友一起採訪,有助他們成長和學習。例如大仔對由4個社工系學生自行組織的土瓜灣關注組印象最深刻,他反思自己也未必有勇氣在疫情時落區派物資,而那些學生告訴他,將來別問社會為你做什麼,要問自己能為社會做什麼。」

她自嘲不是文化人,沒有寫作習慣,但開設了fb專頁「五個SEN孩的媽媽」分享日常,「正向教育需要身體力行,這些香港人幫香港人的故事值得流傳下來。我覺得現在很多人想法較負面,尤其是新一代,所以希望他們能用正面態度克服難關。」談到出書成本達5萬元,她直言沒想過回本,「出版已有心理準備是全數『回饋社會』,畢竟這是我和小朋友的心愛結晶,有紀念價值之餘,收益亦會用於捐給抗疫機構 。」

網絡年代,任何話題都有可能被網民無限上綱上線,她站出來訴說自己的故事,全因自覺與其他父母無異,「每個小朋友都是獨一無二,須要因材施教,有沒有SEN分別不大,正如一個小朋友有亞氏保加就因應亞氏保加的需求來教,我要感恩5個小孩不是肢體殘疾和缺乏自理能力。在那些父母面前,我也自愧不如。」

撰文:潘天惠

alessiopoon@hkej.com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