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雲識人論
2015年8月29日
伍懷璞 易經三才
馬雲識人論
2015年8月19日,胡潤研究院發布了《2015瀚亞資本.胡潤全球華人富豪榜》(Hanya Capital.Hurun Global Chinese Rich List 2015),其中已榮升亞洲首富的馬雲,以1650億財富位列第三。馬雲作為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,他也有一套自己的識人之法,與本欄前兩期所述諸葛亮「識人七法」相似,今期詳述。
本欄前兩期詳細論述過諸葛亮的「識人七法」,與諸葛亮同一時期的劉邵,在其著作《人物志》中也詳細分析過鑑別人才的方法。中國歷史上關於用人、識人的論述很多,但《人物志》是唯一流傳下來的一本人才學經典著作,劉邵在書中提出了一個很完整的體系,根據中國傳統理論,人是由陰陽二氣、陰陽五行之氣構成,陰陽二氣決定了人的性格,五行之氣在人的身體裏產生相應的器官和組織。通俗來講,即是陰氣多於陽氣者性格內向,陽氣多於陰氣者性格外向。根據陰陽五行學說,不同的氣有不同的性質,因此,劉邵認為人的性格可以通過外在表現出來。馬雲曾通過不同人的言行表徵等,提出過「11種人不能幫,10類人可以合作,5類人不合夥」的識人理論。
馬雲識人三論
馬雲曾在2013年IT領袖峰會上演講,其中說到:「我跟自己講我們到這個世界上不是來工作的,我們是來享受人生的,我們是來做人不是做事。如果一輩子都做事的話,忘了做人,將來一定會後悔。」可以看出,馬雲非常注重人的品性,這不僅是他對自己的要求,也是他對人才的要求。馬雲認為有3類人是非常值得關注:
第一類、11種不能幫的人:1、忘恩的人;2、掙錢違背道義的人;3、損人而利己之人;4、表面一套背後玩陰之人;5、見利忘義,沒原則之人;6、不守信用,求救時可憐,得勢時可惡之人;7、做不了小事,卻想幹大事的人;8、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的人;9、幫過忙,不履約的人;10、有機會還裝窮的人。11、沒有感恩之心,一切都感覺是理所應當的人。馬雲認為,這11種人不能幫,幫一個就會有11個這種人出現,然後你就直接害了最少100個人。
第二類、10類可以合作的人:1、彼此是談得來的朋友;2、有共同的人生價值觀;3、彼此能充分了解信任;4、遇事彼此易溝通;5、彼此有奉獻犧牲精神;6、彼此寬容大度;7、志趣要能基本相投;8、彼此能堅定支持對方;9、彼此有一定專業背景;10、有共同理想、信念。
第三類、5類絕對不能合夥的人:1、不與私欲太重的人合作,因為他們看不見別人的付出,只在意自己的結果;2、不與沒有使命感的人合作,因為他們只以賺錢為目的,充滿了銅臭的貪婪;3、不與沒有人情味的人合作,因為自私貪婪,在一起會不快樂;4、不與負面消極的人合作,因為他們會吸乾你的正能量;5、不與沒有人生原則的人合作,因為他們不相信夢想,抵擋不住眼前的壓力和誘惑。
識人論舉例
古人言:「治國之道,務在舉賢」,其實,人是事物發展的根本,是最具有決定意義的資本,所以,不論治國興邦、經綸濟事,全在於人才。古今中外,許多領導者或思想家均對鑑別人才有相關論述,古代聖賢如老子、孔子、孟子、莊子、姜子牙等,都對知人之道有精闢的論述,甚至美國管理界本世紀以來也進行過相關總結,例如:
例一:管理學「七觀法」:1、觀察其有沒有雄心壯志;2、觀察其是否能帶領他人完成任務;3、觀察其是怎樣做出決定的;4、觀察其能不能「辦成事」;5、觀察其是否比別人能完成更多的工作;6、觀察其是否常有人圍着他,或請教問題,或請求幫助;7、觀察其是否勇於負責。
例二:「面談八步法」:1、詢問其是否具有創造才能;2、詢問其是否寫有論文,是否獲得過專利?3、考察其思維是否具有獨立性,判斷其是喜歡鑽研難題還是寧願駕輕就熟;4、考察其想像力;5、摸清其個性傾向;6、深入到專業領域,把話題引入到所需要從事的專業裏,看其對專業知識是否熟知;7、給一個考題,鼓勵他思考回答問題;8、如果以上7步還不能做出判斷,那麼可以請一位在這方面有造詣的專家與之對話。
美國現代的這些辨別人才之法,與中國歷史上的辨才識人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,只是時間上晚二三千年。上文提到的經典著作《人物志》,作者劉邵也提出了具體鑑別人才的方法,可總結為「八觀五視」,「八觀」即指從8個方面來觀察人:「一曰觀其奪救,以明其間雜;二曰觀其感變,以審常度;三曰觀其志質,以知其名;四曰觀其所由,以辨依似;五曰觀其愛敬,以知通塞;六曰觀其情機,以辨恕惑;七曰觀其所短,以知其長;八曰觀其聰明,以知所達」。「五視」是:「居——視其所安;達——視其所舉;富——視其所與;窮——視其所為;貧——視其所取。」據劉邵統計,在考察人才的過程中,一般還可能會出現7種嚴重失誤,統稱「七謬」,所以還要通過「察譽」、「接物」、「度心」、「品質」、「變類」、「論材」、「觀奇」七方面防止偏差。
筆者認為,古今中外,識別人才的「征」、「觀」、「驗」、「視」等方法,其實際都是為了認識了解人才的本來面貌,這對現代人如何認識自我、了解他人、管理與開發人才資源等,都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。
作者專研「易經三才學」 著有《孔明兵法》
撰文:伍懷璞
研究助理:曾穎雯
Comments
Post a Comment